北京拼团购房86群(236)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55人申请入群

北京副中心划分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家园街区

发布时间: 2018-06-26 17:19:31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类: 本地楼市

3601次浏览


《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草案现场公告展今天将正式向公众开放,迎接市民预约参观。昨天,北京青年报记者参加媒体采访日活动提前探访公告展,从展板可以看到,规划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将城市副中心划分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

据介绍,本次规划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现代化城区”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逐步形成了“美丽家园”的概念,并进一步从提升宜居舒适水平、科学配置资源要素、促进新老融合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规划策略。规划还坚持问题导向,针对交通、职住、环境等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施策,科学配置资源要素,努力建设未来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城市副中心规划范围为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总面积约155平方公里,与外围拓展区覆盖通州全区约906平方公里。2017年2月通州区五项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约144万人,其中城市副中心约86万人。综合考虑城市副中心现状86万人口规模、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规划落实承接中心城区40万至50万常住人口疏解的任务,提出到2035年城市副中心人口规模控制在130万人以内。

规划以组团和家园为单位,加强公共服务配置,突出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不断提升城市副中心的宜居舒适水平。依托水网、绿网、路网,将城市副中心划分成为12个民生共享组团和36个美丽家园(街区),根据人口容量和服务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类设施,在每个街区设置一处家园中心,将部分公共设施适当集中设置、混合布局,就近满足居民的居住、就业、交通、教育、文化、医疗、休闲等需求,将街区营造成为生活便利、富有活力的美丽家园。

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市民中心——组团中心——家园中心——便民服务点构成的公共服务体系,将商业、小微绿地、儿童游戏、老年看护育、文化、医疗等需求,享有一站式社区生活服务,实现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全覆盖。

亮点

生态

重点规划城市绿心

规划显示,城市副中心将营造自然宜人的滨水环境,贯通约163公里连续滨水岸线,将超过四分之一面积、约40平方公里滨水空间打造成生态化、人性化的活力地区。同时,建设17处面积10公顷以上的大型公园,重点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的城市绿心,建成大尺度城市森林公园,实现森林入城,高水平建设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等一批精品力作,建设最具亮点的市民活力中心。加强公共空间管控,构建连续贯通的公共空间,对垃圾桶、候车亭、人行天桥等街道家具进行精细化设计。

加强文化传承方面,规划深入挖掘通州历史文化底蕴,构建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体系,以大运河、燕山南麓大道水陆两线串联各类历史文化遗存,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环境。

交通

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规划倡导绿色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由以车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实现绿色出行比例达到80%。

规划还提出,大力发街道空间尺度,加强道路绿化,实现街区道路100%林荫化。坚持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实现居住区与重点功能区间控制在30以内。构建舒适便捷的小街区、密路网,新建地区街区尺度控制在150-200米,实现路网密、节点通、快慢有序。

职住平衡

新增18万套住房

规划提出,坚持住有所居、居有所安的住房体系,健全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增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此,以职住平衡为导向,城市副中心将新增住房约18万套,适当提高以公租房为主的保障性住房和以共有产权房为主的政策性住房比例,动态调节住房供给,实现住房供需平衡。此外,城市副中心还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提高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能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回收利用率达到45%。


新老城区融合

民生共享组团划为3类

规划将城市副中心12个民生共享组团划分为更新改造、城乡统筹、创新示范3种类型,制定差异化的公共服务保障策略,统筹调配各组团的职住关系和公共服务,促进环境品质提升和资源要素公平合理分配,满足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推动新老城区空间、功能、社会深度融合。

空间层面,在老城区做好城市修补和生态修复,加强系统衔接,实现新老城区水网、绿网、路网内畅外联、互联互通。为老旧小区增补小微绿地,推进停车位改造和市政设施扩容。

功能层面,强化新建区主导功能建设,推动老城区产业升级,为老城区复兴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就业回归,提供更平等的公共服务,更宜人的生态环境。

专家观点

如何规划好12个组团36个家园?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杜立群表示,本次规划综合考虑现状条件和发展目标,对各街区功能和规模进行统筹安排,在城市副中心内设置了12个组团,并再次划分为36个家园,因地制宜配置各类设施。

他称,各个家园把人的公共生活,比如上学、就医、活动、购物、休闲,都用一种公共空间组织起来,形成5、15的生活圈。这样一种社会组织方式,符合“千年之城”的要求。

“区别于以往规划通过交通干道划分组团,本次城市副中心规划用‘蓝绿’公共空间把组团组织起来,所以在规划中提出了‘一带一轴’。”杜立群介绍,在不同的组团之间,通过设施服务环把12个组团联系起来,每个组团的功能是不同的,通过设施服务环把公共服务、交通、地铁线组织在一起,形成有机的、高质量的空间支撑体系。

如何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区?

为规避“城市病”的发生,杜立群表示,在产业转移方面,规划首先要提升城市副中心产业吸引力。“根据调查结果,目前大概有70%以上的劳动力不在城市副中心而是在中心城就业。规划在三大主导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把功能精准化、细化,使疏解任务精准到除了人要搬过去以外,产业必须也能够疏解到城市副中心,从而解决一大部分职住平衡问题”。

未来,副中心承接中心城区将增加40万至50万人,但现状的公共服务水平与中心城区、全市其他的区相比,有些方面仍存在差距。对此他表示,本次规划加强了通州教育、医疗、养老、体育、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和配套建设。基本满足幼有所学、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住有所居六个方面的民生保障服务体系。此外杜立群认为,规划还采取了小街区、密路网的方式,解决交通拥堵的问题,使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城区。

城市副中心如何实现蓝绿交织?

如何实现城市副中心蓝绿交织,水城共融?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胡洁表示,沿六环和一般的主要道路两边,可以留出生态绿带空间,道路两侧的生态保护绿带都是连续性的。“我们为六环大概布置了10个重要节点,每个重要节点都有大树、植物、绿色空间、咖啡厅等,这些服务点结合起来,不光满足人使用的舒适度,同时要满足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的迁徙功能。”

此外,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恽爽建议,城市副中心应打造一些特色空间,让这些特色空间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恽爽表示,城市副中心的“一带、一轴”的交汇点,希望能够成为未来副中心特别重要的一个城市客厅——展示副中心风貌的一个集聚点,因为它北侧有副中心站和新的行政办公区,南侧有城市绿心和新建的公共文化建筑群,包括剧院、博物馆、图书馆等,这些都是能够体现副中心新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气质的建筑,希望给大家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责任编辑: liangchunmei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